热门推荐
2023.06.21 - 06.22
歌剧院
2023.06.28 - 07.02
歌剧院
2023.07.05
音乐厅
2023.07.10
歌剧院
塞巴斯蒂安·朗-莱辛出生于德国,是当代最富有才华和文化底蕴的优秀指挥家之一。他精通多种语言,涉猎多种剧目,拥有丰富的乐团指挥经历,为大众喜爱。
朗-莱辛毕业于汉堡国家音乐学院,攻读指挥。1990年年仅24岁时,他于柏林获得费力西大奖。2010年2月起,他被任命为圣安东尼奥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任期一年,成为73年来圣安东尼奥交响乐团的第八任指挥家。任职期间,他出色地完成了工作,其中包括在两个月内与乐团合作演出了贝多芬的交响曲。2012至2013年,乐团在他的领导下,为纪念威尔第及瓦格纳举办了纪念演出,并与优秀的独奏家如嘉斯坦、范丁·告鲁斯曼和王健等人进行合作。
2012至2013年,朗-莱辛在墨尔本艺术中心哈默馆指挥维多利亚交响乐团,与Cape歌剧院的优秀独奏家们一起合作。他即将进行的演出还包括与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弗罗里达交响乐团的合作,并将在帕勒莫马西莫剧院等地进行巡演。除歌剧以外,朗-莱辛亦曾指挥多个世界知名的乐团,如巴黎乐团、法国广播爱乐乐团、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图卢兹国家交响乐团等。朗-莱辛常于世界各地显赫的歌剧院演出,如巴黎巴士底歌剧院、三藩市歌剧院、洛杉矶歌剧院、华盛顿国家歌剧院、休斯顿大歌剧院、科罗拉多歌剧院、波尔多歌剧院、汉堡国家歌剧院及奥斯陆、斯德哥尔摩和哥德堡的歌剧院等。近期及未来,他的演出包括为柏林德意志歌剧院指挥华格纳的《黎恩济》、为华盛顿国家歌剧院指挥《法尔斯塔夫》、为科罗拉多歌剧院指挥《采珠者》及《艺术家生涯》、为挪威国家歌剧院指挥《波吉与贝斯》、为开普敦歌剧院指挥《玫瑰骑士》及为西澳洲歌剧院指挥《乡村骑士》和《丑角》。朗-莱辛亦灌录了许多唱片,包括门德尔松及舒曼的交响曲,以及圣-桑、丹第、弗朗克、拉威尔、布鲁克等作曲家的作品。他重新发掘法国作曲家罗柏兹的音乐,并指挥南锡交响乐团将其交响曲录成唱片推出,广获赞誉。
1944年生于比利时。吉尔伯特·德弗洛毕业于比利时国家高等表演艺术学院,后于米兰小剧场师从著名导演乔尔焦·斯特雷勒。1973年在法兰克福执导了其第一部作品《三橙爱》。作为比利时皇家铸币局剧院任命的常任导演,1981至1989年间德弗洛在此执导了众多作品。1989年在巴勒莫以《魔鬼兄弟》开始其在意大利的职业经历,之后陆续于卡塔尼亚执导了《三部曲》,在米兰斯卡拉执导了《弄臣》,在马切拉塔执导了《卡门》、《托斯卡》、《浮士德》、《法斯塔夫》。同时德弗洛的众多作品也活跃于国际舞台:德国汉堡的《塞维尔的理发师》、《佩雷拉斯与梅丽桑德》、《死神舞》;威尔士国家歌剧院《没有影子的女人》;苏格兰歌剧院《阿依达》;巴塞罗纳里赛欧歌剧院的《黑桃皇后》;在瑞士洛桑的《狄托的仁慈》、《女人心》;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艺术家生涯》;苏黎世的《弄臣》、《乔康达》,巴黎巴士底歌剧院的《唐吉诃德》和《玛农》。他执导了许多巴洛克歌剧,在蒙彼利埃执导《波佩阿的加冕》、《尤利西斯归来》,在柏林国家歌剧院执导凯瑟的《克伊苏斯》,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的《赛尔斯》,在巴塞罗纳执导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在纽伦堡执导策姆林斯基的《Der Traumgorge》(1980),在阿姆斯特执导丹简·冯格里斯的《蒂及》(1980),在日内瓦执导鲁尔夫·里铂尔曼的《森林》(1982)。
德弗洛的作品还有:巴黎歌剧院的《三橙爱》,香榭丽舍剧院的《赛密拉米德》,维罗纳露天剧场的《乡村骑士》、《丑角》,在卡利亚里的《曼侬·莱斯科》,在爱丁堡音乐节上的《奥菲欧》,《路易莎·美勒》,巴黎歌剧院的《被出卖的新娘》等。
亚历桑德罗·卡梅拉就读于意大利米兰美术学院,曾与著名舞台设计师卢西亚诺·达米亚尼一起合作。
在歌剧领域,他为诸多经典剧目设计舞台,如《茶花女》,阿尔诺·贝尔纳导演的《黑桃皇后》,威尔第歌剧《路易莎·米勒》等。
他与加布里埃拉·拉维阿进行了深远的合作,曾为皮兰德罗的《Tutto per Bene》,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等剧目进行舞台设计,同时也为《费加罗的婚礼》、《贞德》及在米兰斯卡拉大剧院上演的威尔第《阿蒂拉》进行舞美设计。
2007年他获得“葛思曼奖”最佳布景设计师奖。2012年,他又获得“假面剧院”颁发的最佳布景设计师奖。
1995年,卡拉·瑞克蒂首次在米兰斯卡拉大剧院为剧目《小王子》设计服装,随后她又参与了多部剧目的服装设计,与诸多导演进行合作。
她在米兰Carcano、Piccolo等剧院与许多知名的服装设计师进行合作,包括L.Arrighi、J.McFarlane等人。此外,她还曾在很多知名剧院担任服装设计师工作,如米兰的斯卡拉大剧院、巴萨罗那利赛奥大剧院、里昂大剧院等。2001年起她与一些剧目进行了长期合作,包括布拉格剧院的《茶花女》、费尼切剧院的《路易莎·米勒》、格兰德剧院的《卡门》等经典剧目。
2012年起,她与希腊国家歌剧院进行合作,同时也为不同的戏剧及音乐剧设计服装,如音乐剧《快乐的日子》。现在,她正为首尔歌剧院即将上演的《茶花女》设计服装。同时,卡拉·瑞克蒂也在米兰美术学院和诺瓦拉的音乐艺术学院担任教师,教授服装设计。
韦尼乔·凯利自2011年至2013出任国家大剧院版《托斯卡》、《漂泊的荷兰人》、《假面舞会》、《罗恩格林》、《奥赛罗》、《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的灯光设计。
他与许多知名歌剧院和音乐节有过合作:巴黎夏特莱剧院、斯卡拉歌剧院、巴士底歌剧院、布拉格国家歌剧院、巴黎加尼耶歌剧院、巴塞罗那利赛奥大剧院、雅典阿蒂库斯剧院、维罗纳竞技场、阿姆斯特丹歌剧院、博洛尼亚市政剧院、罗马歌剧院、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国家剧院、图卢兹歌剧院、马德里皇家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拉文纳音乐节、普罗旺斯艾克斯音乐节、萨尔兹堡复活节音乐节。他与P·L·皮齐、埃齐奥·弗里杰尼奥、胡戈·德安娜、KM·格鲁伯、海宁·布洛克豪斯、克劳迪奥·阿巴多、里卡尔多·穆蒂、F·泽菲莱利、瓦列里·杰基耶夫、尼古拉·乔尔、奎里诺·坎迪、马里奥·加斯等大师均有合作。
女高音米凯拉·考妮出生于德国汉堡,就读于家乡的音乐学院,师从欧洲著名音乐大师Judith Beckmann。
她是德国柏林歌剧院的成员,曾参演过许多经典剧目,如歌剧《玫瑰骑士》中的女主角元帅夫人,歌剧《卡门》中的米凯拉,浦朗克歌剧《断头台上的修女》中的新院长等,她优秀的演绎使她备受赞誉。
米凯拉·考妮是多家世界知名歌剧院的座上宾,其中包括东京新国立剧场、巴伐利亚国际歌剧院、巴黎歌剧院、阿姆斯特丹歌剧院等。同时她也受邀参加了萨尔茨堡艺术节和柏林艺术节等多个艺术节。
她与很多著名的指挥家进行过合作,如印度籍帕西裔指挥家祖宾·梅塔,德国钢琴家、指挥家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德国知名指挥家克里斯蒂安·蒂勒曼、美籍日裔指挥家长野健等。
在下一季度的演出中,她将受邀赴巴伐利亚国际歌剧院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出演歌剧《蝙蝠》中的女高音罗莎林德,在拜罗伊特音乐节《纽伦堡的名歌手》中饰演伊娃等。其它参演的重要剧目还包括莫扎特歌剧《女人心》,德国作曲家韦伯代表作《魔弹射手》等知名剧作。
女中音凯特琳·胡勒库出生于澳大利亚,早年间在加拿大的班弗艺术中心学习小提琴,之后在澳大利亚交响乐团担任小提琴演奏家,同时作为歌者进行训练。
2000年她首登歌剧舞台,在澳大利亚歌剧院出演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凯特·平克尔顿,随即在2001年她又扮演了《费加罗的婚礼》中凯鲁比诺一角。同年,她被授予澳大利亚优秀青年表演家的奖项。2004年她又获得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设立的奖项,在那里出演了艾莉洁塔(选自歌剧《清教徒》)。
2007年3月,她与Les Talens Lyriques乐团和克里斯托弗·胡赛共同在伦敦巴比肯中心出演了亨德尔的歌剧《艾丽唐特》,担任主要角色。同期,她还在香榭丽舍剧院出演了《法尔斯塔夫》中的角色。近期,她的演出剧目包括维也纳剧院的《艾丽唐特》、布鲁塞尔皇家铸币局剧院的《卡利斯忒》//苏格兰歌剧院的《女人心》中的朵拉贝拉等。她还将在悉尼为维瓦尔第的歌剧《葛莉赛达》担当主演,在瓦伦西亚出演《唐·璜》中的Donna Elvira一角,在圣彼得堡出演《卡门》,在佛罗伦萨出演《玫瑰骑士》中的奥克塔维安及再次出演歌剧《唐·璜》。
曾主演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爱之甘醇》(阿狄娜)、《费加罗的婚礼》(苏珊娜)、《魔笛》(帕米娜)。
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她艺术生涯的足迹遍及歌剧、音乐会、电视、电影、唱片等多种艺术领域。作为第一位在歌剧电影中担任女主角的华人歌唱家,黄英由于在歌剧电影《蝴蝶夫人》中的精彩表演而赢得了世界性声誉,并先后登上了包括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德国科隆歌剧院、比利时皇家歌剧院在内的众多歌剧舞台,主演了《唐·璜》、《弄臣》、《塞魅丽》、《维特》、《福斯塔夫》等多部歌剧。她还多次亮相纽约莫扎特音乐节、巴黎秋季音乐节、维也纳音乐节、以及纽约林肯中心音乐厅、卡内基音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等重要的音乐会舞台,成为在国际乐坛享有盛誉的华人女高音歌唱家,被西方权威媒体盛赞为“中国飞来的夜莺”。
鉴于她在古典音乐和歌剧领域的非凡成就,黄英于2013年受政府“千人计划”之邀成为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的特聘专家教授。
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剧演员。他曾参演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山村女教师》(周洛平)、《西施》(夫差)、《图兰朵》(大臣平)、《蝙蝠》(法尔克医生)、《假面舞会》(克里斯蒂亚诺)、《罗恩格林》(侍令官)、《霍夫曼的故事》(施莱密尔、赫尔曼)。
男中音歌唱家,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副教授,曾任德国纽伦堡国家歌剧院驻院独唱演员及德国纽伦堡国立音乐学院客席讲师。迄今为止他共出演歌剧500余场,主演的英国歌剧被德国文化部评为年度“最佳歌剧奖”。此外,他还相继在德国“新声音”国际声乐大赛、法国图卢兹国际声乐大赛等国际赛事中获奖。在2007年德国“声乐La Voce”国际艺术歌曲比赛中,刘嵩虎又一次获得一等奖,填补了中国人在国际艺术歌曲比赛中零奖项的空白。
一、周末音乐会
二、经典艺术讲堂、走进唱片里的世界
三、台湖星期音乐会
购物车为空,开始购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