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创作《共同基础》的时候,耶尔·罗恩紧密结合着演员们的生活阅历。演员们演绎的是发生在他们自己和家人身上的事,讲述着南斯拉夫战争的故事,以及他们今天在柏林的生活以及在20世纪90年代的童年记忆——既有行凶者的记忆也有受害者的记忆。比如亚斯米娜·谬齐可和凯日曼·迷迪德,他俩中一个的父亲死于集中营里,而另一个的父亲却是该集中营的一名守卫。耶尔·罗恩是以色列人,现居柏林。她和他们一同踏上这个《共同基础》的旅程,来到他们的老家波斯尼亚。一同到来的还有一位德国人和一位以色列人,这两位算是外人,他们对往事一无所知,也正是这样他们给这次激烈的寻根之旅带来了一点距离感和轻松感。这是一个让人情绪跌宕起伏的夜晚,讲述着和解与接纳,不咄咄逼人,不强词夺理,也不老生常谈,你也不用担心会泪流满面或者捧腹大笑。
主创
导 演:耶尔·罗恩
舞美设计:玛格达·维利
服装设计:丽娜·捷科尔斯基
音 乐:尼尔斯·奥斯藤多夫
视 频:本杰明·克里格,汉娜·斯拉克
戏剧编剧:伊丽娜·斯左杜力克

主演
瓦尼萨·贝尔巴
尼尔斯·鲍曼
德彦·布钦
凯日曼·迷迪德
亚斯米娜·谬齐可
奥力特·纳米亚斯
亚历山大·雷登科维

媒体评论
“这个故事令人同情,架构完整,《共同基础》是一部戏剧感极强的作品。”
——《明镜在线》,托比亚斯·贝克尔
“多年来,耶尔·罗恩一直致力于善意地讥讽这世上的冲突,艰难地前行着。”
——《南德意志报》,穆尼亚·梅尔伯格
“罗恩和她的演员们刚刚开始超越从特定情况到一般情况,而其他人都止步于此,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共同基础》成为了难得的天赐之物。”
——《每日镜报》,克里斯丁·瓦尔
“(罗恩)是她同时代中最好的戏剧导演。”
——《星期日世界报》,珍妮·霍克

南斯拉夫,一个不再存在的国度,消逝于上世纪90年代种族相残的战火里。自1914年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萨拉热窝这座城市又一次成为漩涡地带,冲突持续至今,似乎永无宁日。许多人或是为了逃亡,或为了寻工糊口,抑或是为了换一种生活方式,来到柏林。这些新移民来的柏林人,如今如何感受冲突?战争受害者的后裔还有战争肇事者后裔,如今比邻而居,彼此又如何交流?

共识是分享的本质,是立足的基础。导演耶尔·罗恩在这部剧中所召集的,都是从战区的贝尔格莱德、萨拉热窝、诺威萨德和普里耶多尔等地移民至柏林的演员。他们所演绎的《共同基础》又将是什么模样?该剧情节通过一次波斯尼亚的旅行而集中展开,讲述了途中偶然遇见不同专家和剧中主角亲人的故事。剧院变成了剖析“罪”与“赎罪”、“宽恕”与“忘却”等词汇含义的安全地带,而剧中各类旁白,或中规中矩、或偏见不羁、或冲突丛生,此起彼伏,愉悦的交织在一起。


耶尔·罗恩导演
柏林高尔基剧院室内剧场导演。生于1976年的耶路撒冷。她来自于一个戏剧世家,在国际范围内被认可为同代中最令人期待的戏剧人之一。她最擅长的创作手法是:历史冲突框架内运用黑色幽默。《共同基础》是耶尔和其演员就前南斯拉夫的战争之后进行的深刻思索。
简斯·希尔耶联合艺术总监兼首席戏剧编剧
简斯·希尔耶生于1968年。他在意大利和巴伐利亚长大,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革命人民戏剧。他先后在柏林、希尔德斯海姆、佩鲁贾等研究应用艺术,1990年,他开始在戏剧舞台上身兼数职——演员、作家、导演。1996年,他和导演托马斯·奥斯特米尔一起搬到柏林,在德意志剧院开始安营扎寨,两年后该剧院便被选为“年度剧院”。从1999年到2009年期间,他在柏林邵宾那剧院担任首席编剧和主创成员。在此,与他同事一起创建了一个国际性的戏剧及舞蹈团体。2000年,他开始同身兼导演和作者的福克·李希特一起工作。2009年,在希里耶又重新做回自由编剧后,他们继续合作的作品包括《信任》(邵宾那剧院,2009年)、《我的秘密花园》(阿维尼翁戏剧节,2010年)和《噪声》(杜斯罗夫戏剧剧场,2012年)。在2010年,和努克爱普莱特在瑙宁街剧院一起制作了《疯狂之血》,贸易杂志《剧团今天》在2011年将这部作品选为“年度大戏”。同年,希里耶策划并担任“在过程之中”表演艺术节的艺术总监。自2013年至2014年演出季起,延斯希里耶成为高尔基剧院的合作艺术总监及首席编剧。
在2014年9月,高尔基剧院被德国戏剧评论家选为“年度剧院”。2015年由高尔基剧院出品、耶尔·罗恩指导的作品《共同基础》受邀参加柏林戏剧节。
舍明·朗霍夫艺术总监
舍明·朗霍夫1969年出生于在土耳其布尔萨,在九岁的时候搬到德国。在电影领域涉猎多年之后(她制作的项目包括费斯·阿金的电影《爱从零开始》),她从2004年到2008年担任柏林赫伯尔剧院艺术馆馆长。在此,她创办了“自学者”学院,为第二代在土耳其移民德国的艺术家提供一个平台。2006年,她的系列项目“超越归属”都是涉及移民主题的作品。在2007年,她的作品《黑色少女》曾作为最优的德国当代戏剧参加米尔海姆戏剧日。
在2008年,朗霍夫在德国柏林克罗伊茨贝格区创立“后移民剧院”柏林瑙宁街剧院。其中有一些包豪斯的作品,特别是《疯狂的血》分别应邀参加在柏林戏剧节和其他国际节日,并赢得国际赞誉。2011年,阿福特普费尔基金会为兰格夫颁发欧洲文化奖——KAIR,以承认她文化领袖的身份。赫尔加艾德扎德洛特基金会赞誉她以卓越的国际性理解和一体化的贡献。2012年她获得德国政府颁发的孟摩西·门德尔松奖。朗霍夫在德国文化教育委员会担任成员,同时是伊斯坦布尔的塔拉布亚文化学院的评委。她于2013年至2014年度起任柏林高尔基剧院艺术总监。
2014年9月,高尔基剧院被德国戏剧评论家评为“年度剧院”。2015年,由耶尔·罗恩执导的作品《共同基础》受邀参加著名的柏林戏剧节。
瓦尼萨·贝尔巴
瓦尼萨·贝尔巴,1968年生于普里博伊(塞尔维亚),毕业于萨拉热窝国立表演艺术学院,之后曾到许多剧院登台表演,其中有萨拉热窝的奥巴拉剧院和莫斯塔尔的城市剧院。战争期间,她受聘于萨拉热窝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剧院,1992年底逃亡到柏林。在柏林的时候,她曾在格里普斯剧院和斯特劳剧院当演员。之后在独立戏剧制作方面变得非常活跃。她参加过侯·赫贝尔剧院的一些项目。在巴尔豪斯剧院的时候,她参加过弗里顿·采莫格鲁的《投下的阴影》和戏剧《无聊的仙女》(导演为迈克·罗南)的创作。她还曾学习过剧本创作,除了演员之外,她的另一个职业是作家。
尼尔斯·鲍曼
尼尔斯·鲍曼1973年生于不莱梅,1994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和一家蛋糕工厂。1996年开始在柏林艺术大学学习表演艺术。毕业后,在德意志剧院完成了为期六个月的团体诗歌朗诵硕士课程。之后,作为一名自由工作者,他曾先后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上海、阿克拉、拉各斯、里士满、汉堡、德累斯顿威斯丁酒店、德累斯顿剧院等地登台表演。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柏林,经常在柏林各大剧院登台亮相,包括侯·赫贝尔剧院和高尔基剧院等。2008年成为柏林剧院的客座演员,2009年到2013年成为柏林剧院的一员。从2010年起,他开始在柏林艺术大学任教。
德扬·布钦
德扬·布钦1985年生于贝尔格莱德(现属塞尔维亚),童年在他的家乡、德国和奥地利三地度过。2002年,他从贝尔格莱德搬迁到法兰克福。还没毕业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法兰克福剧院参演了亚历山大·布里尔的两部制作。2005年,开始在慕尼黑的巴伐利亚戏剧学院进修,期间曾在大都市剧院担任演员。2008至2012年间受聘于柏林剧团,期间参演的作品包括《三文钱歌剧》《海尔布隆》《俄狄浦斯在克罗诺斯》《罗密欧与朱丽叶》等。2009年,他参演由罗伯特·威尔森和鲁弗斯·维恩莱特制作的莎翁的《十四行诗》的世界首演。
凯日曼·迷迪德
凯日曼·迷迪德从2010年至2014年间在康拉德·沃尔夫电影电视学院求学。早在2010年的时候,她就已经参演了凤凰跨亚特兰大艺术节的数部戏剧,包括托马斯·梅勒的《忘记特伦特》的世界首演和大卫·卡利斯的迷你戏剧《我心向人人,人心不向我》等。2012年,曾在汉斯·奥托剧院和高尔基剧院登台演出。她也出演过一些电影,其中有HFF出品的《还是这片土地》和《干得好》。目前,她在高尔基剧院出演的作品有塞巴斯蒂安·鲍姆加滕制作的《水泥》,该剧的编剧是海纳·穆勒。
亚斯米娜·谬齐可
亚斯米娜·谬齐可1988年生于班加卢卡(现属波黑),5岁的时候随家人来到多特蒙德。2013年在汉堡完成的表演学业。在上学期间,她曾在塔利亚剧院参演安妮·巴德制作的《女儿》。除了在汉堡学院剧院的演出,她在肯普纳格剧院也参演了不少作品。
奥力特·纳米亚斯
奥力特·纳米亚斯1977年生于耶路撒冷,在特拉维夫的哈奇布特济姆学院学习表演。她的戏剧《为什么是我?》在2008年赢得以色列戏剧节奖。奥力特出现在以色列各地的许多戏剧制作中,包括《计程车》《审计师》《不情愿的英雄》等。在柏林剧院,她出演过耶尔·罗恩的《第三代人》和《末日前夕》。2013年,她创作了电影纪录片《懦夫的耶路撒冷》的剧本。在高尔基剧院,她即将参演的制作有《俄罗斯人都爱桦树》以及耶尔·罗恩的《情欲危机》。同时,她还主持自己的一档脱口秀节目:《奥力特——最好的和最坏的》。
亚历山大·雷登科维
亚历山大·雷登科维克1979年生于诺维萨德,毕业于莱比锡的门德尔松·巴托尔迪音乐戏剧学院。他的首份表演工作在莱比锡剧院,之后加入汉堡的德意志剧院。在汉堡德意志剧院他出演了《卡巴莱与李尔贝》中的费迪南德一角。2009年,他参加柏林戏剧汇演。2011年,加入杜塞尔多夫剧院,演绎了包括哈姆莱特在内的许多角色。自2013年至2014年演出季开始加入高尔基剧院,出演过福尔克·里希特的制作《小镇男孩》,也将出演由塞巴斯蒂安·鲍姆加滕导演的《水泥》。
柏林高尔基剧院
柏林高尔基剧院位于菩提大道的合唱学院内,是最小并且是最美的柏林集体剧院,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建筑。为了呈现当代作品而成立于1952年,剧院在很大程度上集批判性和持不同政见性于一身,可以说是东德市民的市政剧场。在1988年,舍明·朗霍夫上演了弗尔克·布劳恩的《变化的社会》,剧院前瞻性地迎来了1989年11月9日的和平演变。在1848年11月9日,第一个自由选举的普鲁士国民议会被驱逐出城市,该议会一直在合唱学院为普鲁士的民主宪法而努力。跨越两个事件之间的时期是为了开放的民主社会而战斗的故事:从1918年宣布德国共和国成立到1938年11月对犹太人的压迫和屠杀,到城市和国家的统一,最终到今天的辩论未来的柏林是否是一个多元的欧洲都市。
当代戏剧,作为全新诠释古典作品以及跨学科的方法来定义其艺术总监舍明·朗霍夫和简斯·希尔耶绝不为过。剧院本身是向城市开放的:以一组年轻人、呈现实验性作品的工作室、以及来自全世界的的艺术家和高尔基的戏剧教练欢迎每个人。高尔基剧院面对整个城市,其中包括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每一个来到这座城市的人——无论他们是为了寻求庇护,还是在流亡,是移民还是在柏林长大。剧院欢迎所有人到这个开放的空间里来,在这里,今天人类的生存现状与身份的冲突将在戏剧的表演与观看的同时得以展现,如此才更能促进如何共同居住在多样化的世界当中这场彻底并持久的讨论。人类如何变成今天这般模样?我们在未来想要成为何种模样?简而言之:我们是谁?
2014年,来自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戏剧评论家将高尔基剧院评为“年度剧院”。
演出购票
*退换票事宜:购票前请确认所购场次和价位。演出票一经售出,恕不退换。
*网站售票事宜:因票品时效性,演出当天16:30为网上售票截止时间。其中演出4天之前在官网购票可选择送票上门或前台自取服务,演出前4天以内购票可选择网上支付并在演出当天前台自取服务。
*以上内容(包括演出时间、阵容、节目及演出票价等)可能变更,以最终演出为准,仅供参考。
*剧院出于安全和卫生的角度,不提供食品、饮料等寄存服务。其他观演提示请进入帮助中心了解并提前做好准备。
*更多订票操作、快递配送、订单状态、支付方式等提示,请进入帮助中心。
艺术普及活动购票方式:
艺术普及活动可通过国家大剧院官网、国家大剧院智慧管家微信,拨打订票热线66550000或在国家大剧院售票处订票。
享有艺术活动权益 (10元购周末音乐会、免费艺术讲座、大师见面会、艺术沙龙、公开排练) 的会员可使用相关权益订票,其他感兴趣的会员及观众也可通过上述方式购买艺术讲座活动票、周末音乐会演出票,票价40元。
一、周末音乐会
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第一个周一,开始销售下一季度所有场次周末音乐会的演出票。开票时间遇特殊情况可能调整,购票请关注国家大剧院官网。
周末音乐会(包括青少年普及音乐会)票价 :
使用周末音乐会权益购票:10元/张(每场限1张)
其他:40元/张
二、经典艺术讲堂、走进唱片里的世界
经典艺术讲堂、走进唱片里的世界中所有活动均为艺术讲座活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第二个周一,开始销售下一季度所有场次艺术讲座的活动票。开票时间遇特殊情况可能调整,购票请关注国家大剧院官网。
艺术讲座活动票价:
使用艺术讲座权益购票:免费(每场限1张)
其他:40元/张
地址: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2号
邮编:100031
电话:66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