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2023.06.21 - 06.22
歌剧院
2023.06.28 - 07.02
歌剧院
2023.07.05
音乐厅
2023.07.10
歌剧院
德沃夏克的歌剧《水仙女》是捷克民族歌剧的代表作。脚本由捷克著名诗人和戏剧家杰罗斯拉夫·克伐比尔根据捷克人鱼神话所作。其故事情节与人们所熟知的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相近。1901年3月31日,该剧在布拉格首演,获巨大成功,迅速传播到国外,是迄今最成功的捷克语歌剧。作为在中国上演的第一部捷克语歌剧,本剧将让中国观众第一次在现场感受捷克语这一语言、声调和音乐相结合后产生的独特魅力。
国家大剧院在制作上秉承一贯的风格,集合最富有艺术想象力和制作实力的一流主创阵容——国际著名导演,乌戈·德·安纳及其团队,打造出独具匠心的《水仙女》。乌戈·德·安纳集导演、舞美、服装设计于一身。他的舞台视觉呈现以整体性和震撼感一向令人称绝。此次他更是将童话的故事氛围发挥到极致,独具匠心的将艺术和技术结合,呈现给现场观众一个美轮美奂的海底梦境。
主创
作曲:德沃夏克
指挥:拉斯提斯拉夫·斯图尔
导演、舞美设计、服装设计:乌戈·德·安纳
灯光设计:保罗·玛宗
多媒体设计:塞尔乔·梅塔里
3D图像设计:马迪亚·梅塔里
编舞:阿蕾桑德拉·潘泽沃尔塔
合唱指挥/声乐指导:布罗尼斯拉夫·普罗查卡
主演
水仙女:迪娜拉·阿丽耶娃、周晓琳
王子:彼得·博格尔、拉迪斯拉夫·埃而格尔
老水仙:纳坦·博格、田浩江
女巫:斯黛拉·格里高里安、郭燕愉
外国公主:约拉娜·伏加索娃、柯绿娃
精灵一:李欣桐
精灵二:王璟
精灵三:杨燕婷
猎场看守:扣京
厨师:张心
猎人:梁羽丰
森林深处的湖畔,生活着快乐的水仙们。“水仙女”卢莎卡是湖王的女儿,心里却暗暗渴望人类的生活。她诉说着对年轻人类王子的爱恋,请求女巫将她变为人间的女子。女巫告诫她,如果王子背叛她,他们都会被诅咒。卢莎卡没有理会,喝下了女巫的灵药,牺牲声音变成了人类。王子打猎时对她一见钟情,并要娶她为妻。但是宫中上下都对王子要娶来历不明的哑女深表不安,而王子也因卢莎卡的沉默,移情别恋一位前来参加庆典的外国公主。卢莎卡伤心地回到了湖畔,女巫告诉她,想恢复昔日模样,必须要负心男人的鲜血。但卢莎卡拒绝杀死王子来救自己,于是变成了湖中死神。王子幡然悔悟后,找到变成死神的卢莎卡。明知吻她会死去,也接受了诅咒,倒在卢莎卡的怀抱中,与她一同沉没到湖底。
来自斯洛伐克的指挥拉斯提斯拉夫·斯图尔,自1998年起便担任斯洛伐克国家剧院的首席指挥,斯洛伐克爱乐乐团的常任客席指挥,同时担任布尔诺杨纳杰克音乐学院的管弦乐指挥老师。对歌剧、芭蕾舞剧的音乐表现有着独到的解读。曾受邀与欧洲、南北美洲、日本等地的交响乐团合作,并时常与布拉格交响乐团巡演于世界其他城市。
1996年从音乐学院毕业后成为斯洛伐克国家剧院指挥,因临危受命代替生病的同事指挥博伊托的歌剧《梅菲斯托费勒斯》而一举成名。他曾在斯洛伐克国家大剧院执棒以下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罗西尼,1996年和2013年)、《魔笛》(莫扎特)、《被出卖的新嫁娘》(斯美塔那)、《纳布科》(威尔第)、福斯塔夫(威尔第)、《安德烈·谢尼埃》《托斯卡》(普契尼)、《假面舞会》(威尔第)、皮克圣母院(柴科夫斯基,2014年)、《浮士德》(古诺,2010年)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普罗科菲耶夫,2013年)等。2005年,他在美国的26场巡演深受好评。
曾担任国家大剧院制作《假面舞会》《游吟诗人》《参孙与达丽拉》,以及威尔第“折子戏”歌剧音乐会导演。
他的职业生涯始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里斯科隆大剧院,担任技术总监和执行制作人。制作了《图兰朵》《维特》《唐·卡洛》《乡村骑士》《丑角》《浪子的历程》。随后,他在智利圣地亚哥市政剧院导演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毒饮》《唐·卡洛》《霍夫曼的故事》,并连续三年获得评论界最佳导演奖。
不久,他开始与马德里的萨苏埃拉剧院、巴塞罗那的里斯奥大剧院合作,签约制作了歌剧《阿依达》《安德烈·谢尼埃》《女武神》《艺术家生涯》《海蜜安妮》《奥赛罗》。1990年,他开始在意大利工作,在博洛尼亚导演了《摩西在埃及》,并自此开始与意大利最好剧院的合作,包括:米兰斯卡拉剧院(《毒饮》《参孙与达丽拉》《命运之力》《游吟诗人》)、都灵歌剧院(《曼侬·莱斯科》)、拿波里圣卡洛斯剧院(《摩西在埃及》)、罗马歌剧院(《海蜜安妮》《维特》《玛丽·维多利亚》《露克莉西亚》《塞维利亚理发师》《伊莉丝》),维罗那露天剧场(《纳布科》《霍夫曼的故事》)、罗西尼歌剧节(《塞密拉米德》)、威尼斯凤凰剧院(《卡门》)以及2007年夏季桑坦德国际艺术节(《梦游女》),并与热那亚剧院、卡塔尼亚剧院及帕尔玛剧院有过合作。此外,他还与如下剧院有过合作:柏林德意志歌剧院(《唐·卡洛》)、英国皇家歌剧院(《毒饮》《唐·卡洛》)、塞维利亚歌剧院(《阿依达》)、以色列特拉维夫剧院(《托斯卡》)、华盛顿剧院(《领袖》),以及在日本制作了《诺尔玛》。自2009年,他制作了许多新作品:如在智利完成了《宠姬》、在都灵完成了《美狄亚》、在帕多瓦制作了《阿依达》、在马里博尔制作了《茶花女》、在帕多瓦完成了《风流寡妇》。他为巴勒莫马西莫剧院2011季开幕执导的歌剧《战国妖姬》,为他本人赢得了声誉。
1997年,乌戈·德·安纳因导演了《伊莉丝》《图兰朵》及《霍夫曼的故事》,被授予了阿比亚蒂奖。2001年,为感谢他在马德里皇家剧院导演的《唐·卡洛》,授予他最佳舞台导演、舞美设计和服装设计奖。
出生于威尼斯,维罗纳美术学院担任灯光技术讲师,并参与了维罗纳歌剧学院的剧院灯光设计课程。从2001年开始长期担任维罗纳剧院基金会的灯光设计师。在1978年结束艺术学习后,开始进入由Avogaria剧院和Giovanni Poli联合学校学习,参加了欧洲的巡演。
自1980年开始与威尼斯凤凰歌剧院合作,他参与了所有美国编舞卡洛琳·卡尔森创作的剧院舞蹈灯光师工作,赴纽约的布鲁克林音乐学院、斯德歌尔摩、休斯顿约翰豪、法国夏特勒剧院巡演。1989年瑞士“阿斯科纳歌剧节”中担任灯光师。1991年在斯巴拉多克罗地亚国家大剧院为歌剧《霍夫曼的故事》做灯光设计。在布拉格圣尼古拉斯教堂中举行的“欧洲莫扎特音乐节”担任由导演玛里斯·弗拉什执导的歌剧《第一诫义务KV35》的灯光制作,后又担任科莫秋季音乐节的技术总监。
1994年起担任维罗纳剧院的灯光设计师,参与歌剧与芭蕾制作,并参加了世界巡演。1997年12月在维也纳“维纳.施达塔勒室内体育馆”担任由导演Christian Boesch制作的《魔笛》中的灯光制作。1998年在巴勒莫担任由编舞卡洛琳·卡尔森制作的ATER芭蕾舞剧中的灯光制作。1999年在但丁剧院中完成了歌剧《朱利奥·萨比诺》的灯光工作,1999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为视觉艺术展的开幕式设计灯光系统,在威尼斯威尔第剧院担任芭蕾舞剧《抛物线》的灯光设计和威尼斯哥尔多尼剧院现代舞蹈节《只有女人》的艺术总监。2001年完成了由导演Cristiano Bacchi执导的歌剧《埃尔南尼》的灯光制作。
曾与世界著名导演和舞美设计大师乌戈.德.安纳有过多次灯光设计合作,其中包括:《纳布科》《梦游女》《托斯卡纳》等,2016年5月他将与乌戈·德·安纳导演合作为中国观众带来一场精彩演出。
塞尔乔·梅塔里,1956出生于里米尼,他曾深深地被电子学所吸引,这种热情促使他一直学习与电子学相关知识。
他的多才多艺使他能够在相关领域有高水平的合作机会。他经常穿梭在各大电视台,并且与众多艺术家朝夕合作,如达里奥·福、托尼诺·古一拉、雨果·安娜、尼古拉斯·朱尔、艾子奥·福里格里奥、约瑟普·玛利亚·弗洛塔斯、林德赛·凯姆普、皮埃尔·阿里、贾妮妮·奎拉娜塔、拉斐尔·古丽、路易斯·帕斯奎尔、约瑟·卡洛斯·普拉扎、蒂托·尔古扎、马格黑丽塔·帕里、卢卡·伦卡尼、威廉姆·奥兰迪、皮特·斯坦、瓦拉迪米尔·瓦斯里耶夫等。
在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和世界上许多重要剧院合作,完成了超过360部作品。他的作品包括:音乐剧《穆斯林文化下的特莱姆森首府,信仰的回声——穿越时光》、罗西尼歌剧《湖之女》、罗西尼歌剧《法老王和摩西》、音乐剧《历史的王国》、瓦格纳的《命运之力》等。
马迪亚·梅塔里是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数字时代后,欧洲最年轻的Avid编辑之一。
巨大的激情与马迪亚·梅塔里的创造力的结合,引导他不断加深在编辑、合成以及3D图像领域的知识。多年来的经验,使他与他的父亲赛尔乔·梅塔里与众多杰出的导演和舞美设计师合作,在全世界具有最重要地位的歌剧院实现了许多项目,有马德里皇家歌剧院、布宜诺斯艾利斯科隆歌剧院、阿斯塔纳歌剧院、里约热内卢市立剧院、洛杉矶歌剧院、雅典阿迪库斯露天剧场、马斯喀特皇家歌剧院、意大利最负盛名的剧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热那亚卡尔洛·费利切剧院、罗马歌剧院、那不勒斯圣卡罗大剧院等。
阿蕾桑德拉·潘泽沃尔塔曾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舞蹈学校学习古典舞和现代舞,并在玛格·芳婷女爵士任下的伦敦皇家舞蹈学院深造。她十五岁作为独舞演员登台,担任钟斯的《牌桌》在维罗纳爱乐剧院演出中的首任首席芭蕾舞演员。1990年,她当选为意大利遗产和活动部组织的意大利舞蹈巡演团的代表成员之一,在慕尼黑、纽约、莫斯科和东京巡演。她的编舞生涯始于罗马歌剧院,和著名艺术家皮斯托尼、诺斯、科科斯等合作。她曾与萨基合作将《彼得罗先生的木偶戏》和《科尔多巴人》搬上舞台。她曾受邀在佩萨罗的罗西尼歌剧节和爱尔兰威克斯福德歌剧节导演《卡门》,并在斯卡拉剧院参与由里卡多·穆蒂指挥的《麦克白》制作。她与何塞·路易斯·卡斯特罗以及塞维利亚德拉马埃斯特兰萨歌剧院的合作始于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与《费加罗的婚礼》。她还曾担任过米兰意大利舞蹈专业学校艺术总监,并在米兰天主教大学教授哑剧和舞台动作。2001年起,潘泽沃尔塔在继续从事导演和编舞工作的同时,担任德拉马埃斯特兰萨歌剧院制作总监,自2010年起担任舞蹈团经理。
生于捷克基约夫,曾于布尔诺雅纳切克音乐和表演艺术学院学习钢琴,随后在布拉格表演艺术学院学习指挥。作为钢琴家,他也是一个优秀的钢琴伴奏家,他曾定期与荷兰著名歌唱老师“Margreet Honing”合作,并作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Gabriela Beňačková”的音乐会和大师班的伴奏。
他曾在比尔森作为音乐老师和指挥,在帕绍作为声乐教练和指挥,在圣加仑作为声乐教练和合唱指挥。同时,他曾在布拉格音乐学院开设讲座,也曾作为布拉格表演艺术学院的声乐教练及曾指导比尔森音乐学院的指挥课。
近期他作为布拉格国家歌剧院的助理指挥和声乐教练,同时跟众多国际知名歌剧院展开合作,其中包括:德累斯顿申培尔歌剧院、法兰克福歌剧院、布鲁塞尔拉莫尔歌剧院、哥本哈根丹麦皇家歌剧院、奥斯陆挪威国家歌剧院、华沙国家歌剧院和以色列特拉维夫歌剧院等。
场次 | 水仙女 | 王子 | 老水仙 | 洁西巴巴 | 外国公主 |
5月17日 | 迪娜拉·阿丽耶娃 | 彼得·博格尔 | 纳坦·博格 | 斯黛拉·格里高里安 | 约拉娜·伏加索娃 |
5月18日 | 周晓琳 | 拉迪斯拉夫·埃而格尔 | 田浩江 | 郭燕愉 | 柯绿娃 |
5月19日 | 迪娜拉·阿丽耶娃 | 彼得·博格尔 | 纳坦·博格 | 斯黛拉·格里高里安 | 约拉娜·伏加索娃 |
5月20日 | 周晓琳 | 拉迪斯拉夫·埃而格尔 | 田浩江 | 郭燕愉 | 柯绿娃 |
5月21日 | 迪娜拉·阿丽耶娃 | 彼得·博格尔 | 纳坦·博格 | 斯黛拉·格里高里安 | 约拉娜·伏加索娃 |
5月22日 | 周晓琳 | 拉迪斯拉夫·埃而格尔 | 田浩江 | 郭燕愉 | 柯绿娃 |
迪娜拉·阿丽耶娃出生于阿塞拜疆的巴库,并在音乐学院完成学业。她获得过多项国际比赛的冠军,其中包括:全世界歌剧唱法声乐大赛(斯卡拉,米兰,2010年)、弗朗西斯科·维纳斯国际歌唱比赛(巴塞罗那,2010年)、玛利亚·卡拉斯声乐大奖赛(雅典)和艾莲娜·奥布拉茨索娃声乐大赛(圣彼得堡)等。她曾于2010年参与了世界著名歌唱家多明戈在巴库的音乐会,并被授予阿塞拜疆荣誉艺术家称号。
同时,迪娜拉·阿丽耶娃也是莫斯科大剧院的独唱演奏家,正是在这里她第一次演唱了《图兰朵》里的柳儿。她还饰演过众多角色,如:罗莎琳德(《蝙蝠》)、莱奥诺拉(《游吟诗人》)、咪咪和穆塞塔(《艺术家的生涯》)、维奥莱塔(《茶花女》)、内达(《丑角》)、米卡埃拉(《卡门》)和玛法(《沙皇的新娘》)等。她还跟世界上众多知名剧院有过合作,其中包括:圣彼得堡的米哈伊罗夫斯基剧院、塞萨洛尼基音乐厅和雅典中央音乐厅、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法兰克福歌剧院、慕尼黑巴伐利亚歌剧院和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等。
国家大剧院驻院女高音歌唱家。曾主演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山村女教师》《艺术家生涯》《卡门》《赵氏孤儿》《霍夫曼的故事》《茶花女》《游吟诗人》《骆驼祥子》《冰山上的来客》《费加罗的婚礼》《西蒙·波卡涅拉》等。
她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曾在德国新声音国际比赛中获奖并获得最具亲和力奖,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美声贝尔冈齐大师班中以并列第一名的成绩获“Anna and John J Sie”奖,在2007年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美声唱法金奖,在2008年获文化部声乐比赛文华声乐节目表演二等奖,在2010年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得美声唱法银奖,第十届全军文艺会演中荣获个人声乐表演三等奖。她被CCTV光荣绽放中评选为中国十大女高音之一,曾代表国家多次出访巴西、印尼、意大利、朝鲜、哈萨克斯坦等地。
她曾在日本的东京和大阪成功地举行过独唱音乐会,在德国爱乐乐团访华演出中担任马勒的《第二交响乐》女高音独唱,在洛林·马泽尔指挥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担任女高音领唱,在阿什肯那齐指挥的马勒《第二交响乐》中担任女高音领唱。歌剧《诗人李白》中饰演月,《悲怆的黎明》中饰演白云,《大汉苏武》中饰演索仁娜,《蓝胡子公爵的城堡》中饰演尤迪特,《一江春水》中饰演于素芬,《白鹿原》中饰演田小娥。
彼得·博格尔出生于斯洛伐克,他曾于科西策音乐学院学习声乐并师从于Mgr.Juraj Somorjai. 当他还是个学生,他已经作为独唱演员在科希策州剧院演出。他还参加过众多知名大师的声乐大师班,包括彼得·德沃尔斯基、伊娃布拉·霍娃和理夏德。
他曾与世界上众多知名剧团有过合作,《耶奴发》(拉卡)与苏格兰国家歌剧院和丹麦国家歌剧院;《水仙女》(王子)在圣地亚哥和东京;《被出卖的新嫁娘》《茶花女》《玫瑰骑士》《艺术家生涯》等在布尔诺、布拉格和博拉迪斯拉瓦等地。2007年,他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Anglo-Czechoslovak”基金国际声乐大赛并获得金奖。此后,他更因成功出演德沃夏克歌剧《水仙女》中的王子角色而蜚声国际。
除了他在歌剧方面的成就,他同时也是一个多产的音乐家,他跟众多的世界著名交响乐团有过合作,其中包括:斯洛伐克爱乐乐团、科西策国家爱乐乐团、布尔诺爱乐乐团、布拉格爱乐乐团、博胡斯拉夫·马尔蒂努爱乐乐团等。同时,他还参加过众多音乐节,其中包括:匈牙利索普朗国际音乐节、波兰“Vivo il canton”音乐节等。
拉迪斯拉夫·埃而格尔被《奥地利新闻报》称赞“无懈可击的演唱,他不仅仅完美地展示了他的高音部分,而且声音里饱含了激情”。
他曾与世界上众多知名歌剧院有过合作,其中包括:汉堡国家歌剧院(《卡塔·卡班诺娃》) 、柏林德意志歌剧院 (《马克罗普洛斯案件》)、圣加仑歌剧院(《卡门》)、丹麦皇家歌剧院(《达芙妮》和《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科隆歌剧院(《阿拉贝拉》)、埃森阿尔托剧院(《水仙女》)、德累斯顿申培尔歌剧院(《风笛手什万达》)等。同时,他与维也纳民俗歌剧院合作了多部作品,演出了多部作品,包括:《魔笛》《莎乐美》《茶花女》《蝙蝠》《仲夏夜之梦》《魔鬼兄弟》《远方来的表亲》等。
除了在歌剧舞台的演出,他同时也参与了多场音乐会与不同的交响乐团。他曾在慕尼黑大力士音乐厅演唱德沃夏克的《圣母悼歌》和威尔第的《安魂曲》、杨纳杰克的《萨尔卡》与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在德国爱乐大厅等。他还演唱了布鲁克纳的《感恩赞》、海顿的《创世纪》、亨德尔的《弥赛亚》以及《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纳坦·博格被法国古典音乐新闻誉为“电影化的戏剧表现”和“无懈可击的舞台呈现”。加拿大男低音歌唱家纳坦·博格的职业生涯涉猎非常广泛,无论是他在最热衷的音乐会上演出,还是出演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歌剧作品。他曾饰演过多部作品,包括: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莫斯科大剧院)、普契尼歌剧《托斯卡》《艺术家生涯》、巴托克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比才的《卡门》、德沃夏克的《水仙女》、柏辽兹的《浮士德的劫罚》及莫扎特的《魔笛》《费加罗的婚礼》等。在2015年,他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为乔治·巴迪斯戴利的作品CO2举行了世界首演,并活跃在如纽约林肯中心、伦敦威格摩尔音乐厅。他和世界各地的许多其他著名的钢琴家合作,如格雷厄姆·约翰逊、朱利叶斯·德雷克、罗杰·维尼奥来和马丁·卡茨等。
纳坦·博格和许多世界上顶级交响乐团有过合作,其中包括:芝加哥、纽约、柏林、克利夫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布达佩斯音乐节、休斯顿、旧金山和费城等。同时也与众多世界顶级指挥有过合作,包括:阿巴多、阿什肯纳齐、布列兹、克里斯蒂、戴维斯、多纳伊、迪图瓦、艾森巴赫、麦克拉斯、马祖尔、马泽尔、诺林顿、小泽征尔和蒂尔斯·托马斯等。
他曾参演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图兰朵》《赵氏孤儿》《塞尔维亚理发师》《叶甫盖尼·奥涅金》《骆驼祥子》《阿依达》(朗费斯)、《诺尔玛》《西蒙·波卡涅拉》。
1987年获美国丹佛大学声乐表演硕士学位,2015年获丹佛大学颁发终身成就奖。近年来,田浩江参与中国原创歌剧与话剧的编导、监制和制作,所涉剧目包括原创歌剧《李白》、舞台剧《往事只能回味》及个人舞台剧《我歌我哥》。参与创办了具有国际声誉的“iSING!Suzhou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并担任艺术总监。
他是首位与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签约20年的中国歌剧表演艺术家,应邀与柏林国家歌剧院、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院、维罗纳歌剧节、阿根廷科隆大剧院、智利国家歌剧院、加拿大多伦多歌剧院等世界上30多个重要的歌剧院合作,演出过40多部歌剧,约1400场次。近年演出包括:西班牙瓦兰西亚歌剧院与大师多明戈合作演出马斯涅的歌剧《席德》、比利时演出威尔第的《唐·卡洛》、华盛顿演出威尔第歌剧《强盗》、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独唱音乐会。2015年,他的主要演出包括在国家大剧院出演由大师祖宾梅塔指挥的《阿依达》,参加中国原创歌剧《骆驼祥子》在意大利的巡回演出,并将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歌剧《图兰朵》,今年也是他在这座著名歌剧院签约的第20年。
格鲁吉亚女中音歌唱家,出生于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她出生于音乐世家,她的父亲是一名合唱指挥,母亲曾是歌唱家。她曾就读第比利斯音乐学院,并获得荣誉学位,之后前往维也纳音乐学院进修,同时兼顾语言学习,获得西班牙语及法语硕士学位。2003年她在萨尔兹堡音乐节演出莫扎特《狄多的仁慈》,2004年在维也纳歌剧院演出马斯奈《维特》和莫扎特《女人皆如此》,之后名声开始在乐界传开。
1998年,她作为一位专业演员直接进入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并一直作为一位演员直到2006年。她演唱过多部作品,其中包括:《塞尔维亚的理发师》《阿尔及利亚的意大利女人》(与马尔科·阿米里亚托)、《唐·璜》《女人皆如此》《费加罗的婚礼》(与里卡多·穆蒂和小泽征尔合作)等。
作为客座演唱家,她与世界上多个剧院有过合作,其中包括:巴塞罗那里赛欧歌剧院、汉堡国家歌剧院、里斯本歌剧院、苏黎世国家歌剧院、萨尔茨堡音乐节、圣彼得堡爱乐乐团、东京新国立剧场、维也纳音乐厅等。
美籍华人女中音歌唱家,毕业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从师于郭淑珍教授,随后在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从师于斯義桂教授并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又在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的美国歌剧中心与旧金山歌剧院的青年艺术家中心继续深造。毕业后她一直活跃在世界歌剧舞台上,其中包括美国的旧金山歌剧院、华盛顿歌剧院,奥地利的维也纳通俗歌剧院、萨尔茨堡国家歌剧院、茵斯布鲁克国家歌剧院,法国的巴黎巴士底歌剧院,瑞典的戈德堡歌剧院,德国的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曼海姆国家歌剧院、魏玛国家歌剧院、萨尔布吕肯国家歌剧院、汉诺威国家歌剧院等。
她曾在许多歌剧中饰演主要角色,包括《罗恩格林》《阿依达》《游吟诗人》《假面舞会》《莱茵的黄金》《褚神的黄昏》《蝴蝶夫人》《回归的邬利瑟》。她合作过的指挥家包括布鲁诺·坎帕内拉、艾度·迪华特、查尔斯·马可拉斯、唐纳德·荣尼克尔、尼洛·桑蒂、帕垂克·萨墨尔等。
郭燕愉现今居住在德国,曾参演中国国家大剧院与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联合制作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国家大剧院与皇家歌剧院、旧金山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歌剧《安德烈·谢尼埃》之中出演伯爵夫人与玛德隆,国家大剧院独立制作的歌剧《歌女乔康达》里的切卡,并将在今年出演国家大剧院独立制作歌剧《水仙女》中的洁西巴巴。
约拉娜·伏加索娃曾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制作得《卡门》中两度饰演“卡门”,在前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音乐学院学习古典声乐。之后,她在音乐与戏剧艺术学院深造,师从斯特拉森斯卡教授,并于2009年获得该学院博士学位。近年来,约拉娜·伏加索娃经常在慕尼黑与罗伊布教授合作,参加过由贝尔冈齐执教的大师课,曾获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老友俱乐部奖项,并成功闯进帕瓦罗蒂国际声乐比赛决赛。自1992年,她一直在斯洛伐克国家剧院客席演出,作为女中音歌唱家的国际职业生涯也从1992年正式开始。在随后几年里,她的音域、演唱技巧和艺术潜质牵引着她一步步走向女高音曲目。2011年12月,约拉娜·伏加索娃在一场音乐会上与世界著名男高音卡雷拉斯同台竞技。
她曾与祖宾·梅塔、法比奥·路易斯、布列兹、海格、埃杜·迪·华特、海德、梅西埃、库瓦齐、贝罗拉维克、温扎格、雷克、费奥雷、路易·朗格莱、柯尔斯顿以及伊万·费舍尔等杰出的指挥家合作。她的演出足迹遍布阿根廷、比利时、捷克共和国、法国、荷兰、克罗地亚、日本、匈牙利、德国、奥地利、西班牙、瑞士、意大利、土耳其等国。
她独特的音色让她能够轻易驾驭各种歌剧角色,曾演唱的角色有:托斯卡、曼侬·莱斯科、艾尔莎(《罗恩格林》)、莎乐美、维纳斯(《唐豪瑟》)、野蔷薇(《欧丽安特》)、伊丽莎白(《玛利亚·斯图亚特》)、露克莱齐娅·孔塔丽尼(《福斯卡里父子》)、阿比盖尔(《纳布柯》)、圣女贞德、朱迪思(《蓝胡子公爵的城堡》)、桑图扎(《乡村骑士》)、玛丽娜·姆尼谢克(《鲍里斯·戈杜诺夫》)、卢克雷齐亚·博尔贾(《卢克雷齐亚·博尔贾》)、库斯特尔尼卡(《耶奴发》)、女巫与外国公主(《水仙女》)、狐狸(《狡猾的小狐狸》)、以及克里斯蒂娜(《马克普洛斯事件》)。其中,她还曾在米兰的斯卡拉大剧院和佛罗伦萨的五月音乐剧院演绎克里斯蒂娜一角,由祖宾·梅塔指挥。
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她曾在国家大剧院参演过多部歌剧并担任女主角,如由中央音乐学院和国家大剧院联合制作的首部歌剧《蝴蝶夫人》,由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艺术家生涯》以及和马林斯基剧院联合制作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
她曾获得第二届日本长崎蝴蝶夫人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并且是第四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得主,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十大女高音之一”。她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在校期间师从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郭淑珍教授。
她曾在在上海国际音乐节和北京国际音乐节上首演著名旅法作曲家陈其钢的大型交响乐《蝶恋花》,并由EMI公司录制出版了现场录音。她曾受邀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在北京首演了作曲家叶小纲中国版的《大地之歌》,之后进行了美国、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地的全球巡演,曾代表中国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美国国务卿和俄罗斯总理的访华演出,曾在台湾和香港地区成功举行独唱音乐会,2011年参加国家大剧院马勒八千人大合唱。2015年9月3日,她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反法西斯抗战成立七十周年三十国领导招待午宴中进行独唱表演。
近几年,她连续在多部歌剧中饰演女主角,其中包括: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中的薇奥莱塔,《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2009年,她在柴科夫斯基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饰演女主角塔吉雅娜,并在北京和莫斯科公演。2010年底,她受邀参加北京第一届喜歌剧节开幕大戏《费加罗的婚礼》,饰演女主角“伯爵夫人”。2015年,她在国家大剧院歌剧节上首演了中国原创歌剧《日出》,担任其中的女主角“陈白露”。五月,她在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德沃夏克歌剧《水仙女》中担任外国公主一角。
国家大剧院驻院女高音歌唱家,曾参演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卡门》《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塞维利亚理发师》《纳布科》《游吟诗人》《骆驼祥子》《渔公与金鱼》等。
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声乐表演学士。2010年出国深造,就读于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全球排名第六),主修声乐理论——声乐教学法专业,并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以助教身份参与了第二年的教学工作,同时修学了一年歌剧导演专业。她在美期间曾获NATS声乐比赛第二名。2013年回到国家大剧院,担任国家大剧院驻院演员,先后参与了多部歌剧的演出。参演的歌剧有:《塞维利亚理发师》《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卡门》《纳布科》《茶花女》《玫瑰骑士》等。2015年,她随剧院赴意大利巡演,饰演歌剧《骆驼祥子》里“小福子”,广受好评。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剧团女高音歌剧演员,曾出演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奥赛罗》《卡门》等。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硕士,曾参加威尔士歌剧大师班、上海大都会国际歌剧大师班、贝尔冈齐国际声乐大师班。她曾在多部歌剧中饰演主要角色:歌剧《狄多的仁慈》中国首演中饰演主角“塞斯托”;歌剧《茶花女》中饰演“阿尼娜”;歌剧《魔笛》中饰演“夜之侍女”;音乐剧《西区故事》中饰演“罗莎莉亚”;音乐会版歌剧《蝴蝶夫人》中饰演“铃木”;国家大剧院歌剧《卡门》中饰演“梅赛德斯”;总政歌剧团原创歌剧《太阳雪》中饰演“女兵队长苏玉英”;总政歌剧团原创歌剧《导弹司令》中饰演“军医安静”。她在2003年获得文化部全国新人新作声乐比赛三等奖,在2009年获全军文艺汇演戏剧表演二等奖。她曾在北京举办多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并在全国各地数百场音乐会中演出。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女中音,曾参演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奥赛罗》(爱米莉亚)、《茶花女》(弗洛拉)。2015年参演中国原创歌剧《白鹿原》(女巫)。
2004年,她参加河北电视台第七届青年歌手大奖赛,获美声组优秀奖;2008年4月,她参加意大利贝里尼国际声乐比赛中国赛区选拔赛,获优秀奖;2009年10月,她参加德国新声音国际声乐比赛中国赛区选拔赛,获优秀奖;2013年3月,她参加河北电视台第十一届青年歌手大奖赛,获得优秀奖。
男高音。曾参演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茶花女》。
意大利帕尔玛音乐学院歌剧演唱硕士。曾参加意大利文化部纪念威尔第诞辰200周年项目《威尔第安魂弥撒》,在意大利及美国多个城市巡演,被《帕尔玛邮报》评论为——“具有无可争议表现的男高音”。并多次在帕尔玛皇家歌剧院、博洛尼亚市政歌剧院等剧院出演歌剧及音乐会。曾获得意大利“Voci dal Mediterraneo”国际歌剧比赛第三名及特别奖,Maria Caniglia 国际歌剧比赛特别奖。
国家大剧院驻院女高音歌唱家,曾参演过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游吟诗人》《弄臣》《诺尔玛》《冰山上的来客》《西蒙·波卡涅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方志敏》等。
意大利帕尔玛音乐学院声乐演唱硕士。满分从音乐学院毕业后,考入了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米雷拉·弗雷妮大师班,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受到米雷拉·弗雷妮老师的高度肯定,被称赞音色独特,具有很强的戏剧张力。张心擅长诠释威尔第及普契尼作品,曾在意大利帕尔玛皇家歌剧院、摩德纳帕瓦罗蒂歌剧院、蓬特莱摩里歌剧院等剧院出演歌剧和音乐会。
师从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刘维维先生,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演员队长兼男高音声部长,共参演30余部中外歌剧,并多次担任音乐会独、领唱。
曾在大剧院制作剧目《费加罗的婚礼》《玫瑰骑士》《茶花女》《西施》《洪湖赤卫队》《骆驼祥子》《冰山上的来客》《方志敏》中分别饰演巴西里奥、元帅夫人的管家/客栈老板、薇奥列塔的仆人、伯嚭、老幺、孙排长/孙侦探、三班长、狱卒甲等角色。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驻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成立于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挥家吴灵芬担任指挥。作为中国最高表演艺术殿堂所属的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合唱团秉承大剧院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被公认为一支充满朝气及无限潜能的专业合唱团。
伴随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五年来的成长过程的,有诸多当今全世界最优秀的艺术大师:包括著名导演弗朗切斯卡·赞贝罗、强卡洛·德·莫纳科、乌戈·迪安那、陈薪伊、曹其敬、廖向红、易立明、李六乙;著名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丹尼尔·欧伦、郑明勋、严良堃、杨鸿年、吕嘉、张国勇、李心草、郑健、杨力;著名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奥·努奇、茵瓦·穆兰、胡安·彭斯、布兰登·乔瓦诺维奇、弗朗切斯科·梅里、戴玉强、魏松、莫华伦、袁晨野、廖昌永、章亚伦、张立萍、迪里拜尔、孙秀苇、和慧、杨光、李晓良等。大师们对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有着很高的赞誉,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曾说“能和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们合作,是我的荣幸”;指挥家洛林·马泽尔表示“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合唱团”;指挥家丹尼尔·欧伦排练后兴奋地表示“这是我见过的声音最棒的合唱团,虽然他们很年轻,但比很多欧洲的合唱团都要好”。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合唱团,他们是中国歌剧合唱最高音乐造诣的代表者。每年超百场的演出,用自己的声音和热忱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歌剧人物形象,为推动国家大剧院艺术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原创歌剧《西施》《山村女教师》《赵氏孤儿》《美丽的蓝色多瑙河》《运河谣》《骆驼祥子》《冰山上的来客》《日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方志敏》等,中外经典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图兰朵》《卡门》《茶花女》《爱之甘醇》《托斯卡》《蝙蝠》《灰姑娘》《漂泊的荷兰人》《假面舞会》《罗恩格林》《霍夫曼的故事》《奥赛罗》《纳布科》《费加罗的婚礼》《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游吟诗人》《乡村骑士》与《丑角》《诺尔玛》《唐·帕斯夸莱》《阿依达》《弄臣》《魔笛》《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叶甫盖尼·奥涅金》《安德烈·谢尼埃》《西蒙·波卡涅拉》《参孙与达丽拉》《歌女乔康达》共四十部作品的演出。其展现的艺术水准获得了业内人士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除了歌剧的演出外,国家大剧院合唱团还策划与参演了许多大型声乐作品及主题音乐会:包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马勒第二交响曲》《马勒第八交响曲》《威尔第安魂曲》《纪念黄自诞辰110周年音乐会》、歌剧音乐会《威廉·退尔》《唐·璜》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等。通过音乐会这一艺术载体,让更多的观众更加了解了合唱的魅力与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不懈追求的艺术精神。
作为国家大剧院驻院演出团体,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始终重视观众培养,坚持参与国家大剧院艺术教育普及活动。积极策划和参加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同时进学校、走社区,为高雅艺术的普及与传播,为逐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也将不断地将国家大剧院艺术产品和优秀的经典作品传播至海外。他们先后出访新加坡、韩国、日本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演出交流活动,获得了广泛赞誉。2015年9月随国家大剧院远赴意大利参加了《骆驼祥子》巡演。
新世纪的北京,充满着高雅艺术的繁荣气息,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年轻艺术家们把人生中最有活力、最有张力的青春时光与合唱艺术结缘,与歌剧表演艺术结缘,为梦想、为艺术,不断前行。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常驻乐团。
新世纪的北京,历史气度和当代活力彼此交织,也滋育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远大的音乐精神和视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来,他们凭着对音乐与生俱来的热情、专注和创新精神,已位列中国乐坛最优秀的交响劲旅,并迅速得到了国际乐界的热切关注。
伴随他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的,有诸多优秀的音乐大师,包括: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瓦莱里·捷杰耶夫、法比奥·路易斯、郑明勋、弗拉基米尔·阿什肯那齐、列夫·赛格斯坦、根特·赫比希、吕绍嘉、汤沐海、张弦、谭利华、张国勇等,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郎朗、史蒂芬·科瓦塞维奇、卡蒂雅·布尼亚季什维莉、王羽佳、陈萨等,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王健等,小提琴家瓦汀·列宾、吕思清、宁峰等,小号家艾莉森·巴尔松,单簧管演奏家萨宾·梅耶,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奥·努奇、李晓良、和慧、沈洋等。马泽尔曾评价他们“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实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则认为他们已是“亚洲最优秀乐团之一”。
凭藉在歌剧和交响乐领域同样的优秀表现和丰富经验,他们已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乐团而名闻海内外。在歌剧领域,他们以精彩的演绎创造了中国歌剧音乐的全新艺术境界,也令国家大剧院众多世界级的歌剧制作更加熠熠生辉。五年来,他们精彩呈现了三十余部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既包括《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阿依达》《奥涅金》《奥赛罗》《纳布科》《托斯卡》《图兰朵》《费加罗的婚礼》等世界经典歌剧,也包括《骆驼祥子》《赵氏孤儿》《冰山上的来客》等中国原创歌剧。在交响乐领域,他们不仅以跨越整年的乐季策划呈现了精彩的节目编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与创意为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吕嘉带领下于2013年开启的全套贝多芬之旅中,他们展示出了对德奥古典作品的深厚偏爱和高超素养。在马泽尔指挥下演绎的瓦格纳名作《无词指环》被马泽尔认为“作品诞生以来最完美的演绎”,而该音乐会的现场录音也由索尼古典进行全球发行,并成为马泽尔与中国乐团唯一公开发行的唱片。心怀对当代音乐的巨大热情,他们相继上演约翰·亚当斯、吉雅·坎切利、武满彻等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并陆续委约和全球首演了十余位顶尖作曲家(奥古斯塔·里德·托马斯、卡列维·阿霍、鲁多维科·艾奥迪、瑞切尔·波特曼、赵季平等)的新作,更通过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积极推动中国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长。
作为极具时代精神的音乐使者,他们通过周末音乐会、艺术沙龙和在学校、社区、医院、博物馆等开设的室内乐活动,将无数观众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更作为国家的文化使者将当代中国的艺术活力传播到海外。2012至2015年,他们先后与艾森巴赫参加了德国石荷州、基辛根等音乐节,与陈佐湟在柏林、纽伦堡和悉尼上演音乐会,与吕嘉赴新加坡、首尔、大邱、台北和澳门举行亚洲巡演。2014年吕嘉率领的芝加哥、纽约、华盛顿、蒙特利尔等七大城市的北美巡演,堪称中国乐团在国际乐界的新突破,以其“欢欣愉悦的自信和朝气蓬勃的力量”被评论家们赞誉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准的乐团”。
在以“弦外有声”为主题的2016年至2017年乐季中,乐团将上演《唐豪瑟》《水仙女》《战争与和平》等十五部歌剧制作,并将在吕嘉及郑明勋、吕绍嘉、克劳斯·彼得·弗洛、帕沃·柯岗、哈努·林图、汤沐海、张艺、李飚等指挥家带领下,与郑京和、戈蒂耶·卡普松、海宁·科瑞格鲁德、王健、吴蛮、张昊辰、陈萨、秦立巍、杨天娲、宁峰、吴巍等独奏家合作,带来三十多场精彩的音乐会。同时,陈其钢与王羽佳将作为国家大剧院2016年至2017年驻院艺术家,与乐团展开从音乐会到教育项目的广泛合作。
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乐团首任首席指挥。2012年,陈佐湟荣膺桂冠指挥,吕嘉出任首席指挥,并由袁丁担任助理指挥。吕嘉在交响作品和歌剧领域均造诣深厚,曾任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音乐艺术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同时也是中国澳门乐团现任艺术总监。
曲目赏析
月亮颂 点击试听
《水仙女》是最经常上演的捷克歌剧,《月亮颂》是歌剧历史上最美妙动人的咏叹调之一,是所有女高音歌唱家的挚爱。1901年,功成名就的德沃夏克从美国回到捷克后创作了捷克民族歌剧中最璀璨的明珠《水仙女》,在这部爱情悲剧的第一幕里,水仙女爱上了人间漂亮英俊的王子,返回水中后在静静的月夜,水仙女独自唱起这首《月亮颂》。德沃夏克在这首咏叹调中,并没有刻意表达悲哀的情绪,而是描写了一种深切绵远的感怀,借对月亮的歌颂,表现了女主角对爱情的渴望。悲剧性的水仙女的主题也贯穿了歌剧的始终,悠长的旋律线条和情感投入对女高音的要求较高。
您远古的智慧洞察一切
这是水仙女对女巫唱出的一首咏叹调。她爱上王子后,便想变成人类的模样,于是前往湖畔小屋拜访洁西巴巴森林女巫。她在这首咏叹调里,赞颂了女巫有神通广大的能力,能将精灵或人类变成各类形状,恳求她帮助自己。音乐充满了不安,交织了水仙女的主题,最后在颂扬女巫拥有永恒和死亡的秘诀时达到高潮,随后数次低吟“请帮助我”结束。
咒语之歌
这是次女高音的一首咏叹调。节奏性很强的咏叹调,配合女巫洁西巴巴精心调配能把水仙女变成人类模样的魔药,她口中念念有词,说出神秘的咒语,并随之念出魔药的各种成分,管弦乐对于效果的强化有很大助力,打击乐和管乐制造出丰富的音色,恰似魔药神奇而迷幻的效果。
神圣的幻象
王子在狩猎途中,见到一个美丽的身影,追随着身影他来到湖畔,见到低头害羞的水仙女。王子感叹水仙女的美貌和神奇,大为动心,唱出了这首男高音咏叹调。虽然水仙女始终低头不语,但王子还是不可救药爱上了她,只是在唱到希望不能说话的她能有爱的表示的时候,音调渐高,管弦乐亦随之烘托出悲剧的情绪。
芭蕾音乐
第二幕中,欢快的芭蕾舞音乐高声奏响,城堡大厅涌进了婚礼的宾客。这段音乐具有进行曲的勇武,特别是定音鼓和铜管乐器的处理,节奏感强烈,烘托出气氛的欢快。但较为阴柔的弦乐合奏也穿插其间,象征了与欢乐的宾朋相对应,还有故事的悲剧正在展开,我们也可以看到舞台上在舞会进行的同时,老水仙浮现在城堡外的湖面上,观察着舞会中的情景。
可怜的水仙女
这是老水仙心疼女儿饱受委屈所唱出的一首咏叹调,男中音在台阶一般的音阶上唱出劝慰性的歌,告诉女儿人间永不能给予她想要的爱情,在咏叹调中间则情绪变得激烈,感叹如果女儿哪怕将来回到水底的世界,也将受到诅咒的威胁,父亲标志性的主题贯穿全曲。
难以捉摸的水之神力
这是第三幕开始水仙女的内心独白。她一人坐在水边,在弦乐合奏的伴奏下,唱出这首咏叹调,借着咏叹难以捉摸的水的神力,将自己拉回水底的现实,感叹命运的悲剧,爱情的无常和自己的死志。固定音型的弦乐伴奏再度出现,显示出德沃夏克创作歌剧时对这样安排的偏好。
终场的二重唱
这段二重唱是歌剧的尾声。尽管最终水仙女的父亲在背景深处发出哀叹,但音乐主要在王子和水仙女之间展开,并且是一段充满悲剧性的互动。王子反复吟唱的“亲吻我,亲吻我,给我安宁”贯穿始终,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水仙女的责问至最终的决定,她伸出冰冷的手臂,拥抱并最后亲吻了王子。歌唱家的音乐旋律线条悠长且需要较强的戏剧性,管弦乐团则展现出充分的交响性,音色得到丰富的调动,在最后的亲吻后展现出绚烂的悲剧色彩。
一、周末音乐会
二、经典艺术讲堂、走进唱片里的世界
三、台湖星期音乐会
购物车为空,开始购物吧~